對于蘋果造車這個消息,相信已經有很多人聽說過了,雖然蘋果從未正面回應過這件事,但從目前媒體曝光的消息上足以看出其“司馬昭之心”了,在得知韓國兩家最大電子企業和現代汽車宣布牽手,將合力研發新能源汽車電池,而中國國內,華為公司與德國奧迪汽車也正式公布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項目合作,眼看同行們都開始轉戰新能源汽車領域,蘋果表示“坐不住”了。
(圖片來源于網絡)
蘋果早期就有造車計劃
早在2008年,蘋果前高管、Nest創始人托尼法德爾在接受采訪時透露,喬布斯當年和他曾多次討論造汽車的想法,但那時因為喬布斯忙于研究手機,所以造車的計劃一直被擱置在一旁。到了2015年, 蘋果又重新組建了一個汽車研發團隊,并正式啟動了“泰坦計劃”,可能造車不像造電腦、造手機那樣簡單,不到兩年蘋果就宣布放棄造車,這次的計劃又是曇花一現。之后蘋果一直專注于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,對造車之事一直諱莫如深,但就在近期,特斯拉的一位中國供應商對外透露,蘋果將推出新能源汽車,這一消息被曝光之后,汽車界又地震了一次。
(圖片來源于網絡)
前特斯拉高管加入蘋果 汽車業務再次啟動
根據國外媒體的報道,原特斯拉公司負責整車研發和制造的高級副總裁Doug Field,正式更新了自己的身份信息,開始擔任蘋果Special Projects Group(后簡稱SPG)的副總裁,而SPG就是蘋果的汽車業務。
(圖片來源于網絡)
目前,蘋果SPG名下有將近1200名員工,其中300多名來自特斯拉,170多名來自福特。然而,這只是蘋果汽車業務集團員工總數的一部分。很多人認為,SPG只是蘋果在自動駕駛業務方面發展的需求,并不代表蘋果將加入汽車產業。
不過,最受人矚目的還是Doug Field“回歸”。為什么稱之為“回歸”呢?因為在2013年以前,Field曾擔任了蘋果Mac電腦硬件工程部的副總裁,但是卻被特斯拉撬了墻角。而在Doug Field加入特斯拉以后,就一直主管著特斯拉的研發工作,繼Model S和Model S之后,2017年Model 3的研發也由他來負責,也正是因為Model 3,Field和馬斯克意見不合,最終從特斯拉離職,而此次Doug Field“回歸”,也意味著蘋果公司將不再局限于研發自動駕駛技術,整車項目應該也已經正式開始。
(圖片來源于網絡)
多項專利浮出水面 蘋果汽車將問世
雖然蘋果對于造車之事一直沒有正式表過態,但是專利申請卻是沒有停過,就在近期,蘋果剛剛申請了一項名為Peloton的無人駕駛汽車專利。該專利申請書描述了多輛無人駕駛汽車通過“連接臂”共享電池系統、動態調整位置以及提高行駛效率等功能。
圖片中描述了兩輛無人駕駛汽車應用Peloton系統的情景。但是,多輛汽車使用Peloton系統的好處似乎更多,例如可以改善空氣動力。“Peloton系統至少包括一輛主車和一輛副車。主車決定Peloton系統中各車輛的相對位置以及減少它們行駛里程之間的差異。主車包含電源管理系統,從而讓它能夠連接副車的電池,并通過分享負載和電源來縮小不同車輛的行駛里程差異。主車包含可以伸縮的電源連接臂,可以伸出連接到副車的電池。
事實上,在這項專利公布之前,蘋果早已經申請過兩項汽車方面的專利,第一項專利名為“帶有非線性軌道的可移動頂蓋”,它描述了一個使用多條軌道來滑動車頂頂蓋的天窗系統。第二項專利是“動態座椅系統的觸覺反饋”,它探索了車輛通過座椅來向乘客提供事件通知的方式。蘋果建議利用座椅本身來向用戶發出諸如防止偏離車道的提醒,而不是通過嗶嗶聲和視覺提示來提醒。
從以上一些佐證我們看出,蘋果正通過各項研究和專利潛心布局著汽車業務,雖然短期來說,按照蘋果的慣例,還不會很快推出蘋果汽車,但是,可以預計蘋果汽車已經做好準備,蓄勢待發。
智能汽車前景巨大 各類廠商紛紛入行
截止2017年12月,僅中國國內汽車保有量就已經達到2億,隨著新能源汽車增長率逐年攀升,未來智能汽車滲透率也將快速提升。根據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預測,2035年前,全球將有1800萬輛汽車擁有輔助自動駕駛功能,1200萬輛汽車具有完全自動駕駛功能;到2040年,無人駕駛汽車將占到路上行駛車輛總數的75%,智能汽車可能完全顛覆汽車產業。
現今全世界各類電子廠商,汽車廠商也正是因為看到未來的智能化的大趨勢才紛紛加入進來,對于具有電子產品研發經驗的企業來說,智能汽車傳感器,全車電子設備,芯片設備,都是電動汽車必不可少的,多年的研發經驗會使它們轉型相對容易,而對于傳統造車行業來說,多年的造車經驗使得它們有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,在轉戰智能汽車制造過程中將避免諸多難題。總得來說,這次新的汽車革命就像爬山一樣,有人還在起點原地踏步,有人已經到達半山腰。智能趨勢都是一樣的,只不過誰會在這個過程中被淘汰,誰會成為智能汽車先驅者還需要時間來考驗。